在平时开车过程中,难免会因为行车失误出现轮毂的剐蹭,看到轮毂上的一道道刮痕,不修吧又看不过去,修吧又心疼“毛爷爷”。但其实自己动手修复轮毂,处理一些轻微划痕、氧化层等问题还是非常合适的(严重变形、裂纹则需专业修复或更换)。以下是详细步骤,涵盖工具准备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,新手也能逐步操作。
一、准备工具和材料
根据损伤类型,需准备以下物品(可按需调整):

二、详细修复步骤(以 “划痕 + 小凹陷” 为例)
步骤 1:拆卸轮毂(可选,非必须)
若轮毂损伤位置靠近轮胎或车身,建议拆卸轮毂(用千斤顶顶起车辆,拆轮毂螺丝),方便全方位操作;若仅边缘划痕,可直接在车身上操作(需用遮蔽膜或透明胶严格覆盖轮胎和车身)。
拆卸后,将轮毂彻底清洗:先用硬毛刷蘸轮毂清洁剂刷去表面刹车粉和油污,再用清水冲洗,最后用去脂剂擦拭一遍,确保无残留油脂(否则油漆会脱落)。
步骤 2:打磨受损区域
处理深痕 / 凹陷:
先用 600 目粗砂纸,以 “画圈” 方式打磨受损区域(力度均匀,避免局部磨穿),直到划痕边缘变平滑,凹陷处露出金属本色(去除氧化层和旧漆)。
用毛刷清理打磨产生的粉尘,再用去脂剂擦一遍,确保表面干净。
取少量钣金灰,用刮板沿凹陷处填平(略高于表面,干燥后会收缩),静置 1-2 小时(按钣金灰说明控制时间)至完全硬化。
钣金灰干燥后,用 1500 目砂纸打磨钣金灰表面,直至与轮毂原表面平齐(边磨边用手摸,确保无凸起)。
处理浅痕 / 氧化层:
直接用 1500 目砂纸打磨(无需钣金灰),直至划痕消失,表面手感光滑,,让表面更细腻。
步骤 3:遮蔽保护,准备喷漆
用遮蔽膜 + 透明胶覆盖非修复区域:轮胎(边缘贴紧轮毂,避免漆雾污染)、轮毂内侧(若未拆卸,需覆盖车身),只露出打磨后的修复区域(边缘留 1-2cm 过渡区,避免喷漆出现明显边界)。
再次用去脂剂擦拭修复区域,去除打磨残留粉尘和油脂。
步骤 4:喷漆(底漆→色漆→清漆)
喷底漆:
距离轮毂 20-30cm,薄薄喷一层(呈雾状,避免流挂),静置 10-15 分钟(按说明)干燥。底漆作用是防锈 + 增强色漆附着力,必须覆盖所有打磨过的金属区域。
喷色漆:
等底漆完全干燥后,同样距离,分 2-3 次薄喷(每次间隔 5-10 分钟,让前一层略微干燥)。每次喷完观察是否均匀,若有流挂,用细砂纸轻轻磨平再补喷。色漆需完全覆盖修复区域,且与原轮毂颜色过渡自然(可适当扩大范围,避免明显色差)。
喷清漆:
色漆干燥 30 分钟后(不粘手即可),喷清漆(作用是增亮 + 保护色漆),同样分 2-3 次薄喷,每次间隔 10 分钟。清漆厚度需均匀,过厚易流挂,过薄保护效果差。
步骤 5:干燥与抛光
喷完后,静置 24 小时(或用红外灯 / 风扇加速干燥,避免灰尘附着),确保完全硬化。
干燥后,若表面有少量尘点或不平整,用 2000 目细砂纸轻轻打磨,再用抛光膏(配合羊毛轮或海绵)手工抛光,恢复镜面光泽。
三、注意事项(新手必看)
安全第一:
操作时戴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;喷漆需在通风处(避免密闭空间吸入有害气体);拆卸轮毂时,用千斤顶支架固定车辆,防止侧翻。
颜色匹配:
色漆需尽量接近原车轮毂颜色(可查看车辆说明书的色号,或取轮毂碎片到汽配城匹配)。新手建议先在废件上试喷,熟悉手感后再操作。
避免过度处理:
铝合金轮毂表层有防腐涂层,打磨时仅处理受损区域,避免大面积磨穿原涂层(否则易氧化生锈)。
严重损伤别硬修:
若轮毂有裂纹、严重变形(如撞击后失圆)、修复后漏气等情况,禁止自行修复 —— 此类问题会影响行车安全,需找专业机构检测或更换。
后续保养:
修复后 1 周内避免高压水枪直接冲洗修复区域;日常洗车时用中性清洁剂,避免用强酸强碱(会腐蚀新漆)。
通过以上步骤,轻微损伤的轮毂可恢复八成以上美观度,成本仅为专业修复的 1/3-1/2。新手建议从浅划痕开始练习,熟练后再处理更复杂的问题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