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打造便捷、高效的汽车服务平台

颗粒捕捉器成摆设,车企车主两头难,环保标准谁来扛?

最近网上又在吵环保的事儿,说中国是不是替全世界背了环保的锅。说实话我开车上班就天天被这事烦。咱们国家现在国六标准刚执行没几年,听说国七又要来了,车企这回怕是更头疼。根据环保部的数据,机动车排放占PM2.5的15%,但大家为啥总盯着车不放呢?

车企现在是硬着头皮上。国六b标准把颗粒物限制压到了0.003g每公里,也就是三十粒盐的重量。很多车企根本做不到,只能玩花招。比如把柴油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硬塞到汽油车里,这招听着就魔幻。还有的车在实验室测排放达标了,但实际开油耗暴涨,跑一百公里多排1.5公斤二氧化碳。最离谱的是有些4S店居然推销“打吊瓶”保养,说每五千公里花几百块保养能保准,维修师傅还说“这钱值得,总比以后遭罪好”。

车主们更憋屈。有人偷偷上高速溜车,就为破除故障灯;有人囤积特殊机油,说是能延缓堵塞;甚至还有人找黑店摘除颗粒捕捉器。这玩意儿装了反而成笑话,排放没降,车主倒是一堆麻烦。

其实咱们的环保标准都是跟欧洲学的。欧洲2005年就让柴油车装颗粒捕捉器,2009年扩到汽油车,欧六标准还搞了实际道路测试。现在欧七要来了,2026年执行,连刹车片磨损的颗粒、轮胎微塑料都要管,燃油车电动车全包括。要是咱们也这么搞,怕是又要骂声一片。

说实话欧美国家的环境确实好,蓝天绿水看着就羡慕。可为啥他们能做到,咱们就得抱怨?环保不是光靠政府,车主少开一天车,车企别总靠投机取巧,大家分担点成本是不是更合理?

现在网上总有人说中国背了环保黑锅,可看看数据:机动车贡献的污染比例其实比工厂低。咱们跟着欧洲标准走没错,可为啥技术差距这么大?车企研发投入不够,车主又嫌麻烦,标准再严也是空谈。

听说2025年北京要试点收轮胎微塑料税,轮胎厂已经开始抗议了。新能源车虽然多,但路上跑的燃油车还是占大多数。车企总指望卖几台电动车就完事,真环保哪有那么简单?

前两天我路过一家汽修店,老板说现在偷偷摘颗粒捕捉器的车主越来越多。他说这活风险大,但车主图省心。我就想问问,大家到底想要啥?是要蓝天,还是只想享受汽车便利不花钱?

最近朋友圈老有人晒欧洲旅行照,蓝天白云看得人心痒痒。可欧洲人20年前就开始严格管控,现在技术跟上来了。咱们要是继续等靠要,环保这事儿早晚要卡脖子。

现在网上有人骂车企,有人骂政策,可没人说清楚出路在哪。车企得真搞研发,车主别总找漏洞,政策别光靠罚款。环保不是哪一方的事,真要蓝天,大家得一块儿使劲。

听说2025年新能源车卖得挺好,但大街上还是油车多。车企总说转型难,可欧洲车企不也在转型?中国车企卖到欧洲得按人家标准来,为啥在国内就搞特殊?

这事儿说到底,环保标准是给人活的,不是给车企和政府看的。咱们现在卡在半道上,技术没跟上,车主又嫌麻烦,标准再高也是白搭。下次去4S店保养,我得问问他们到底有没有真本事。

返回顶部
跳到底部

Copyright ©2024 本站由hzht版权所有,站长QQ303154759.浙ICP备2024137950号,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Theme By open开发